疫情期间,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在网上晒出佩戴同款杯形口罩的自拍照。如果不经提醒,你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他们戴着的这款口罩是用纸板制成的。
来自东莞市昱诚纸创意包装有限公司的包装设计师彭先江,主导设计出这款人们可自己动手迅速组装的纸质口罩。疫情期间,口罩成为最重要又最紧缺的防疫物资之一,各领域人才都在寻找创新性的办法解决口罩产能问题,名为“火神口罩”的众创项目随之在互联网诞生,彭先江成为该项目的首位设计师。
“我希望用更多的创意来引领设计思路,带给大家更多思考。”彭先江说。早在入行的第一年,彭先江便以优秀的设计作品——全纸运输包装获“中国包装之星”最高奖项。十余年来,他已先后获得10余项包装设计个人奖及团队奖,并获得6项个人专利。
撰文:张莎 韦基礼
参与公益设计项目为抗疫出力
“现在口罩原材料紧缺,你觉得我们设计一款纸质口罩怎么样?”今年大年初九,彭先江在湖南老家突然接到一通来电。疫情突然暴发,全国各地出现“一罩难求”,网上广泛流传着国人因缺乏口罩,将改装后的塑料食用油罐、饮水机桶及其他生活用品戴在头上出门的照片。
口罩产能不足,是疫情期间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口罩一时间价格翻倍上涨、难买难找。此时如果有一款成本低,可以自己动手迅速组装成型的纸质口罩,便可解决许多人出门没口罩的情况。
彭先江有着13年丰富的工业包装设计经验,对全纸结构设计有独特的见解,为此项目发起人联系上他,希望由他来主导产品的设计。彭先江在听到项目发起人的设想后,毫不犹豫答应了。
彭先江是首位项目设计组的成员,也是设计组的组长。“当时大家都是通过微信进行沟通交流,我们建了一个设计组群,来自北京、深圳、上海等全国各地的十几位设计师参与其中,我根据大家的想法进行画图设计,并在群里与大家沟通,一同为口罩后续的改版进行优化。”
“设计构思中存在两个难点,一个是整个口罩只能用一张纸来设计,因此十分考验设计师的创意构思能力;另一方面,边缘能否与人脸完美贴合,这需要不断地反复测试才能最终达成目的。”彭先江说,在项目开始的前几天,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图纸上绘制构思想法。
2月9日,彭先江驾车提前返回东莞。此后,彭先江每天来回奔波在家和公司之间:“没办法,打印设备都在公司。”在拿到打印好的设计成品后,彭先江第一时间将其折叠粘贴好贴戴到脸上。他发现,自己构思的口罩设计,做成实物后与脸部的贴合程度较低,便拍下佩戴的口罩照片发到设计群里,一边和大家交流想法,一边拿起纸笔绘制其他可行的方案。
为了尽快完成设计,彭先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公司,把自己及群里各个设计师设计的不同方案打印出来,不断测试与脸型的贴合度并拍下视频在微信群进行探讨。经过5天的测试与打磨后,设计图纸最终确定下来,并进行2000份的印发。“最终的成品由多个边缘处贴着双面胶的一张大卡纸、一块滤片及2根绳子组成。”彭先江介绍,使用者只要将滤片贴到口罩罩体的夹层中,随后将系带穿过纸板打结固定,最后撕开纸板双面胶贴纸,将双面胶旁边的三角形区域粘贴好,纸质口罩便隆起成型。
由于当时资源紧张,设计作品中的滤布无法找到医用级别。但作品依然被送到全国各地参与报名的网友手中进行测试及使用。许多人拍下自己佩戴纸质口罩的照片发送到网上,传播这款设计作品,共同发声助力抗击疫情。彭先江表示,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使用,与众多网友用这样特别的方式抗击疫情,心中充满成就感。
入行一年就获全国包装设计金奖
“刚毕业时,我的设计水平并不高,学校教会我的只是如何使用专业的设计软件,直到进入这家公司,我才开始真正学习到丰富的设计知识。”彭先江说。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彭先江,在2006年毕业之后入职东莞正隆纸制品有限公司,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成为他积累设计创意能力的最初来源。
彭先江以一名包装设计师的身份入职公司,日常工作负责对接海外客户,并需要将客户的运输包装设计稿制成实际成品。
当时,彭先江对接到海外多个大品牌客户,收到许多来自台湾、日本优秀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也因此受到启发。“对当时设计基础薄弱的我来说,好的设计作品在让我感到惊艳的同时,也会让我思索他们运用的规律和技巧。”在彭先江看来,包装结构设计的考量,主要有三点。第一是结合包装产品的形状,设计出与产品外形能吻合的卡纸形状,使卡纸在折叠并安插之后,与产品外形能够完美镶嵌;第二是要考虑产品的重量和材料,评估卡纸所需的硬度,硬度过低无法支撑起产品的重量,硬度过高则在包装跌落时无法起到缓冲的作用,失去对产品的保护;第三是考虑包装的造型设计,在实用的基础上使其更加美观。
彭先江当时具体的工作是将收到的图纸印制成实体样品,进行折叠组装。在不断进行折叠组装和设计稿后续修改的过程中,彭先江慢慢对结构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经我手里的这些图纸作品,便成为我后来构思如何做好设计的绝佳样本。”彭先江表示,当时他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不仅经常向海外设计师们请教问题,下班后还经常查阅包装设计的相关资料,对不同的包装进行对比和研究总结。
“抗震抗摔是运输包装设计中最看重的一点,因此包装设计的重点在于结构的整合。我需要结合产品的造型、重量,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在哪些地方需要让纸折成长方形,哪些地方折成三角形,使其受力更为均匀,更好地确保包装抗震抗摔。”在入行不到一年时间里,通过主动学习,彭先江的包装结构设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突出的业务能力让他晋升成为专攻包装结构的设计部门的主管。
随后,彭先江接手一个儿童高脚椅包装项目。经过三周的设计打磨和反复测试,他最终设计出更简洁的包装结构思路,实现与产品镶嵌吻合又抗摔抗震的目的。项目完成后,他将自己这份满意的作品作为参赛作品,提交到“中国包装之星”评比活动中。
由于作品强调包装的功能性设计、包装设计的科技含量,同时注重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彭先江的作品最终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包装之星”最高奖项(金奖)。同年,彭先江的另一款包装设计作品也被中国包装协会选拔去参加世界包装之星大赛,获得“世界包装之星”设计大奖。
保持愉悦心态才能做出好设计
入行十余年,彭先江带领团队做出的多个优秀作品先后获得2011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2011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2018年广东之星创意设计大赛“铜奖”等十余个奖项,独自研发的6款包装设计也先后获得个人专利。
对于自己的成就,彭先江认为拥有好的学习方法和愉悦的心态,二者缺一不可。
“在过去工作和学习中,我一直保持着收集优秀作品,并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这个习惯有助于我更好地思考和与时俱进;同时,我认为做好包装设计,更重要的是不断实践,动手制作样品的过程中,会设想同个地方用不同方式折叠,是否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彭先江说。
“其次,设计是一份需要经验积累和灵感的工作,如果纯粹凭借经验,人往往就成了一个模板化的工具,而新奇有趣的创意,常常是在情绪愉悦时产生的。”彭先江认为,设计应该是一份让人感到幸福的工作,可如今很多设计师为了赶时间,工作一天后会在深夜继续加班加点。长时间工作带来了精神压力,影响设计师的发挥。彭先江有自己的减压小窍门——当思考一天后依然没有设计头绪时,他会选择把当日的一切想法掏空,让自己按时休息,等到第二天醒来精神饱满,情绪愉悦,再换一种思路进行设计突破。
如今,彭先江不仅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还因为丰富的经验积累成为一名包装设计技术顾问。“以前带过的团队成员早已各奔前程,有一些还进入优秀的上市企业,但遇到设计上的问题,他们还常常找我一起探讨研究具体的设计问题。”彭先江表示,这些年在工作中,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不仅是一次次成功的作品设计及同事伙伴们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更是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够为中国的全纸运输包装设计做出贡献。
彭先江认为,目前,全纸运输包装结构设计技术已处于国家前列,且不输于许多发达国家,因此包装设计充满着无限想象与可能。近期,彭先江与公司团队正在进行全新的创意设计构思。“我觉得包装创意设计,不止于抗震抗摔,更可以运用创意赋予包装其他实用的功能,比如让运输纸盒具备‘上锁’功能。”彭先江表示,这个新设计想法接下来将进行实体测试和优化,希望研制成功后,在未来能成为被广泛应用的创意包装设计。